行业新闻
据智通财经APP消息,截至发稿时,国际运价管理系统海运股普遭跌势。海丰国际(01308)下跌4.88%,报15.58港元;东方海外国际(00316)下跌4.57%,报135.8港元;中国外运(00598)下跌2.39%,报2.45港元;中远海控(01919)下跌2.21%,报7.97港元.
国际运价管理系统消息面上,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,截至11月25日当周,SCFI运价指数已经从年初的5109.60点下滑至1229.90点,年内下跌超过75%. 业内人士指出,万箱级大船美西线的成本价约在1500美元/FEU左右,而万箱级以下的船成本价在1700美元/FEU上下,当前的运价已经跌至多数船公司的成本价,欧洲线运价也在接近成本线.
根据了解,近期多家集装箱运输公司纷纷加大调控舱位力度,包括马士基、赫伯罗特、中远海控、阳明海运等巨头都表态表示将在未来数月甚至数个季度调整运力,以最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. 11月23日,中远海控副总经理陈帅表示,公司将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.
这一消息给整个海运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. 供应过剩和需求下滑导致运价持续下跌,许多船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压制。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,船公司纷纷采取了控制舱位的措施,以平衡供需关系. 然而,即使采取了这些措施,市场的复苏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.
尽管海运行业面临困境,但也存在一些机遇. 一些公司通过合理的运力规划和市场定位,仍然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此外,国际运价管理系统随着全球贸易的复苏,海运需求有望逐渐恢复,这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希望.
综上所述,海运股的下跌以及运价下行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压力. 船公司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,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.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,当前的困境也蕴含着未来的希望。。